在頂溪隧道出口通往哪旁隧道的施工便道上,經常能看到一個身穿藍灰色并印有中國鐵建二十三局字樣的制服,身材微胖的中年漢子。閑時,他會一整天都呆在施工中的小寨坡特大橋連續梁的施工現場,跟班作業;忙時,他忙里忙外,在鋼筋廠、拌合站或者施工隊長辦公室里進進出出,催促鋼材、混凝土等材料,或者解決施工工序銜接、人員不足等難題,一刻也閑不住。
有人稱他是滬昆線上的排頭兵,不僅是因為在2013年工程最艱難,任務最繁重的時候,他打了一個漂亮的“翻身仗”。更重要的是,在危、急、險、重的任務面前,他總能迎難而上,把人所不能為、所不愿做的工作接過來,并且拿出誓掙第一的氣魄把工作做好。
他有一本自己的“管理經”,對自己管理的結構物,技術上有什么難題,施工中需要準備什么,每日有多少人干活,進度怎么樣,他了如指掌。他鼓勵身邊的技術人員多學習,勤專研,在短短的四年里,他們組成的科技攻關小組形成了幾項國家級科技成果,一大批技術人員逐步走向管理崗位,成為了公司的技術骨干。
5次獲得局指揮部授予的工人先鋒號,1次獲得滬昆客專貴州公司授予的標準化工地,1次獲得貴州省工人先鋒號,1次獲得火車頭勞動獎章……他管理的橋梁、隧道以較高的質量和良好的形象總是能夠贏得各級領導的青睞,在滬昆線上嶄露頭角。他就是中鐵二十三局一公司滬昆項目部副經理王士輝,熟悉的人都習慣叫他老王。
一場漂亮的“翻身仗”
在滬昆線上,說起老王,沒有人不豎大拇指。“這個月的第一名肯定又是老王的了!”每次在月度召開的產值完成通報暨獎勵大會上,其他分管工區的副經理總是贊嘆道。
然而,就在一年以前,老王剛剛接手這個工區[①]時,安全、質量、文明施工、進度均排在管段內五個工區內的倒數第一,每次局指揮部領導檢查工地都會對施工現場大為不滿,施工便道泥濘不堪,進度緩慢,安全隱患也比較多……在局指揮部每月的考核中,各項工作也都倒數,罰款動輒幾萬,多時達十幾萬,拖了項目部的后腿。
面對種種困局,剛剛接手的老王沒有灰心。“先把剩余工程量清理出來”……他帶著技術主管在工程部、計劃部認真梳理工區內所有結構物的剩余工程量,最終根據架梁路線和時間節點,確定了管段內所有結構物的完成時間節點,并根據這個節點倒排了工期,將工程量分解到了天。
他不僅工作有方法,落實起來絲毫不含糊,總是沖在第一線。“計劃排好了,但最關鍵的還是要落實”,老王心里透亮,一針扎在“病痛”的要害上。為了加快施工進度,確保施工質量、安全及工程按期完工,老王積極借鑒“領導帶班下井制度”等做法,把工區的10余名技術員和技術主管按照工區的結構物分成5組,每一組管控一個重點控制性工程,全天候跟班作業,管控現場的文明施工、安全質量、施工進度,并以周為單位進行考核,考核結果與獎金獎勵掛鉤,有效地的提高了施工效率,確保了當天問題當天解決,解決了材料供應、機械調配、人員使用和工序銜接等影響施工進度的難題,使得周產值完成比保持在90%以上,月產值全年保持在前兩名,其中,連續獲得五次第一。
2013年10月16日下午,承擔的管段內最長的哪旁隧道1#橫洞及進口兩個作業面總計4021米正洞、1297米橫洞的施工完成,進口至1#橫洞段于順利貫通;2013年12月9日,全長7124米的哪旁隧道全線貫通;2013年12月14晚,全長2582米的頂溪隧道順利貫通……
在老王的帶領下,五工區2013年全年完成產值計劃xx萬元,占2013年整個項目部產值計劃的XX,隨著管段內隧道、橋梁的施工完成,老王一顆懸著的心總于放了下來,領導們都贊他:給五工區和整個項目部打了一個漂亮的“翻身仗”。
一本自己的“管理經”
“老王綜合素質高,工作扎實,作風潑辣,具有較強的統籌能力和管理才能,所管理的五工區全線控制性工程最多,施工條件最差,硬是交出了滿意的答卷。”一談到滬昆項目部副經理王士輝,作為項目黨委書記的王力這樣評價道。
工作方法多,落實起來力度大,自然就能出成績。在工作中,老王要求自己的技術員和施工隊做到的事情,總是自己先做到。自從接收五工區這個“爛攤子”,老王就給工區的所有人員立下了規矩:就是對上級的指揮要行動迅速、落實得力。項目部召開工程技術例會,要求現場技術員要對施工現場的人數、施工進度、施工交底等情況爛熟于胸,并于每天對上述情況進行匯報。作為工區主管的王士輝第一個沖上“前線”,每天一個點,天天蹲在工地上,跟班作業,不僅全面掌握了各個結構物的施工情況,而且對現場負責人的施工技術人員的素質有了整體的了解。上級領導來檢查,有些現場技術員不知道的事情、不懂得問題,老王都能對答如流,這不僅贏得了上級領導和項目主管的贊揚,在技術人員中也產生了較大的影響。從此,現場技術員更不敢懈怠了。
在老王眼里,管理主要是解決好人的問題。不斷提高員工的綜合素質,激活員工的生產積極性,是克服各種施工難題的關鍵,也是解決好各類技術難題的有力推手。為此,他在工區推行周例會、經驗交流會等會議形式,成立了技術攻關小組,每月對使用的新技術和新工法進行總結,形成了質量較高的論文和QC成果。2012年,他們針對橋梁樁基多,進度慢,投入大,制約工期施工難題,成立了以技術骨干為主的科技創新系統,經過反復研究和試驗,最終創新開發出“鉆孔樁鉆機自動控制技術”等技術成果,不僅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而且在同行業中遙遙領先。2012年6月滬昆客專貴州公司組織參建貴廣、滬昆兩條線的近30家施工單位來到五工區小寨坡特大橋鉆孔機自動控制器施工現場召開了大型現場觀摩會;2013年初獲得了國家知識產權局授予的實用新型專利證書;2013年底又獲得貴州省職工技術創新成果二等獎,這在是在參建貴廣、滬昆兩條線的近30家施工單位中僅有的榜上有名的科技成果。目前,隨著周例會、技術例會、安全質量分析會、技術下基層和新學員入職培訓等制度的健全和完善,員工的創新水平和攻關能力提升了一大截。僅近兩年,老王就培養了2名項目副經理、2名技術主管和1位總工程師。
一份滿意的“答卷”
在滬昆線上老王奮戰了4個年頭,無論從一開始接手第一工區,還是到扛起第五工區的重擔,他都能一無既往地傾注自己的心血,而換來的是一個個實實在在的成績。
2010年,項目剛剛進場,他從征地拆遷、便道規劃、施工組織設計著手,每天跟著項目書記、征地拆遷負責人跑政府,走訪百姓,率先在管段里完成征地工作,迅速打開了施工生產工作的開局之戰,局指揮部也給予了 “贏得了尊重,取得了支持”的高度評價。
2011年,他管理的工區以良好的質量和標準化施工工地迎接滬昆客專貴州公司組織的半年和年度信用評價檢查,贏得了檢查組的一致贊譽。當年,中鐵二十三局滬昆指及所屬項目部在取得信用評價全線前三的好成績。
2012年,他成功克服了全長552.097米的小河溝特大橋房屋拆遷量大,施工干擾多,施工安全、質量標準高、控制難度大,施工環保、水保要求高等不利因素,通過“統籌安排、科學組織,重點先行、分段展開,均衡生產、有序推進”,從人員、機械、材料、安全等多個方面周密部署,科學組織施工,優化施工工藝,加強現場安全質量、文明施工管理,開展多種形式的勞動競賽,積極地調動員工的工作熱情,最終實現了該特大橋下部結構順利完工,這也是管段內第一個全部完成線下結構的特大橋。
2012年接手五工區后,他成功在負責施工的小寨坡特大橋推廣使用鉆孔機自動控制器施工技術,大大縮短了小寨坡特大橋的鉆孔樁的施工時間,提高了樁基施工的質量,為項目創造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同年,滬昆客專貴州公司在此舉行了管段內第一次大型的現場觀摩會,為局滬昆指贏得了第一張綠牌嘉獎。
2013年10月16日下午,承擔的管段內最長的哪旁隧道1#橫洞及進口兩個作業面總計4021米正洞、1297米橫洞的施工完成,進口至1#橫洞段于順利貫通;2013年12月9日,全長7124米的哪旁隧道全線貫通;2013年12月14晚,全長2582米的頂溪隧道順利貫通……這些為確保2014年全線通車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在滬昆線的施工中,他管理的工地5次獲得局指揮部授予的工人先鋒號,1次獲得滬昆客專貴州公司授予的標準化工地,1次獲得貴州省工人先鋒號,1次獲得火車頭勞動獎章……在滬昆線上嶄露頭角,是滬昆線上的“排頭兵”。
注:[①] 2012年年初,由于人事調動,項目部對副經理分工進行了調整,調任原一工區工區長王士輝擔任五工區工區長。當時,五工區面臨的施工產值任務最為繁重,在管段內剩余工程量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