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世界資產規摸最大的非金融公司”、“中國最大央企”等頭銜的中國鐵路總公司(以下簡稱“鐵總”)將對自身的資產狀況進行一次全方位評估。昨日,鐵總資產評估項目及土地評估和土地授權經營資產處置評估機構選聘項目在北京鐵路大廈舉行了招標會。這是去年3月原鐵道部一分為三之后鐵總首次“上秤”。摸清底數、盤活資產以減輕債務負擔被看做是鐵總此次進行資產評估的直接原因,但在市場化改革背景下,通過理清資產為上市鋪路也被業界猜測是鐵總此次“大動作”背后的另外一種潛在目的。
擁有大量土地、貨車等固定資產,往來款、貨幣資金等流動資產以及專利等無形資產的鐵總昨日進行了首次大規模資產評估招標。本次招標范圍包括全國18個鐵路局、3個直屬專業運輸公司(中鐵快運股份有限公司、中鐵特貨運輸有限責任公司、中鐵集裝箱運輸有限責任公司和鐵道科學研究院),并按照地域劃分了不同的包,如土地評估和土地授權經營資產處置評估招標分為6個項目包,其中北京鐵路局、太原鐵路局、呼和浩特鐵路局被劃分為一包。
從現場的投標情況來看,評估機構表現踴躍,共有來自全國各地的35家資產評估機構對鐵路資產評估項目進行投標,11家評估機構對鐵路土地評估進行投標。“從業內來看,大家還是比較愿意參與鐵路資產評估項目的。據我們了解,一共有100多家評估機構購買了標書,但有些可能因評估難度較大而放棄了投標。”參與投標的一位資產評估公司負責人表示。
北京商報記者獨家獲得的一份招標文件顯示,中標的評估機構將從今年4月初開始進場實施評估,5月31日前完成評估報告,隨后將報送至財政部進行審核,最終確定各個包的資產情況。
而最令各界關注的則是鐵總此次大范圍資產評估背后的目的。去年8月國務院曾出臺《關于改革鐵路投融資體制加快推進鐵路建設的意見》要求,在抓緊清理資產的基礎上全面開展資產評估工作,摸清底數,盤活存量,優化增量,增強企業自我發展能力,并將這項工作交由中國鐵路總公司、財政部、鐵路局負責。
“由此看來,摸清家底、提高資產收益是鐵總此次資產評估的直接目的。”北京交通大學經管學院教授趙堅指出,鐵路每年都在喊虧損,但它的資產狀況如何誰都不清楚,事實上鐵路系統有大量的廢棄線路和廢棄土地,應該加緊開發和利用。
“由此推斷,鐵總此次資產評估也是為加快土地資產經營開發,拓展土地開發增值空間,緩解當前3萬億元的債務壓力和眾多鐵路線路的建設壓力。”趙堅分析說。
此外,現場參與投標的另一位評估公司負責人透露,在參與此次投標之前已經獲得消息,鐵總想通過這次資產評估提升自己的“身價”,為下一步的上市做準備。但鐵總財務處一位負責人在招標現場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否認了鐵總準備上市的說法,并強調,此次資產評估僅是為了“反映資產價值”。
盡管如此,關于鐵總是否準備上市的話題還是引發了業界的討論。“從未來市場化改革方向來看,鐵總選擇部分優良資產進行上市融資是大勢所趨,畢竟鐵總已經不是鐵道部,不能再長期依靠政府補貼過日子,只有上市才能獲得更多的融資,且上市后鐵總有了更多的投資方,每個股民都能監督其建設和運營狀況,對于我國鐵路的健康發展也有積極意義。”國家發改委綜合運輸經濟研究所研究員董焰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由中央部委分拆或者改制而來的大型央企,早有上市的先例。如由石油工業部演變來的中國石化、中國石油分別于2001年和2007年成功上市。此前鐵道部也曾一直試圖推進上海鐵路局和太原鐵路局等優質資產上市。
對于鐵總上市的具體方案,董焰分析說:“由于現在鐵總負債率非常高,且它還承擔著許多社會性和公益性的職能,所以不可能整體上市,只能是選擇用于生產的優良資產上市,比如某個鐵路線路,某些生產子公司,而那些社會性和公益性的鐵路學校、醫院等資產應該剝離出來。這次資產評估有可能也是為了劃分資產類型。”
趙堅也認為,大塊頭、高負債的鐵總不可能實現整體上市,他的建議是,將18個鐵路局分成三大鐵路公司,按照地理位置劃分并兼顧盈虧,然后再按照經營和負債情況分別進行上市。但他也強調,對于鐵總來說,理清家底兒,盤活資產,減輕債務負擔,盡快參與到當前城鎮化建設的大潮中才是當務之急。雖然上市對于鐵總有重要意義,但我國鐵路系統關系復雜,行政干預較多,只能一點點理清、逐步進行改革,匆忙上市只會給金融市場帶來更大的風險。